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 13632355031

< >

【证券刑事罪名解读及典型案例】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分享到:
点击次数:468 更新时间:2024年07月15日23:06:56 打印此页 关闭

广东专业证券刑事辩护律师

证券刑事罪名解读及典型案例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  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构罪解析——

该条法规中规定了两项罪名,均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构罪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一般是指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而第一款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  典型案例——

滕某雄、林某山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案

 

①基本案情

2015年5月8日,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海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某公司)董事长滕某雄未经过股东大会授权,明知未经股东大会同意无法履行协议条款,仍代表海某公司签订了以自有资金2.25亿元认购某银行定增股的认购协议,同时授意时任董事会秘书林某山发布公告。次日,林某山在明知该协议不可能履行的情况下,仍按照滕某雄的指示发布该虚假消息。随后,在原定股东大会召开之日(5月26日)前三日,又发布“中止投资某银行”的公告。

 

2015年5月11日至2015年5月22日,即认购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至放弃认购公告发布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海某公司股价(收盘价)由18.91元上涨至30.52元,盘中最高价32.05元。按收盘价计算,上涨幅度61.40%,同期深综指上涨幅度20.68%,正偏离40.71%。从成交量看,上述认购公告发布前10个交易日海某公司二级市场累计成交4020万余股,日均成交402万余股;认购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至放弃认购公告发布前的最后一个个交易日的10个交易日中,海某公司二级市场累计成交8220万余股,日均成交量822万余股;放弃公告发布后10个交易日海某公司二级市场累计成交6221万余股,日均成交622万余股。虚假信息的传播,导致海某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交易量异常放大,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②案件结果

上海市某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判处被告人滕某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判处被告人林某山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上一条:【证券刑事罪名解读及典型案例】操作证券、期货市场罪 下一条:【证券刑事罪名解读及典型案例】内幕交易、泄露内部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